http://www.simutt.com

金融之都没有创业大潮?他们可不这么认为

  今天,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六月论坛在上海举行,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光速中国合伙人宓群等知名投资人和创业者齐聚现场。

  想知道上海的创业生态?想知道如何在金融之都寻找创业风口?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整理了抢鲜版的干货。

  戴自更:上海不会缺席双创浪潮



  上海埋藏着中国最悠久的商业文明和企业精神。80年前西方人将上海称为“冒险家的乐园”,那时的上海不只有西方的冒险家前来淘金,还有无数的民族企业、民族创业者聚集于此。当时一批民族企业家从内忧外患中起步,以冒险和创新精神书写了我们旧上海的经济神话。

  如今,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到来,技术和商业的创新力量正在颠覆着传统格局,但众所周知的BAT巨头,没有一家诞生在上海。在这之前寻找中国创客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上海虽然拥有2039家本地创投机构,是杭州的将近4倍,但是其中宣称投资策略为本地公司只有359家,占比不到20%。

  有人说,一个以大资本为核心的金融城市很难再次成为一个创新的硅谷,上海是一个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城市,一些人悲观的判断上海没有培育创新性大公司的土壤。

  作为金融之都的上海是否以不再有日益冒险的创新精神了呢?在创业者的浪潮里,上海的大公司质问是真的命题还是假的?今天新京报创客论坛来到上海就是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上海曾诞生中国最早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作为中国最有商业积淀的城市,上海对商业的判断力和对创业的领悟力依然是全国领先,作为金融之都和时尚之都的上海,拥有资本和市场的双重优势。

  从此前的调查来看,在金融和消费升级领域,上海的创业者都做到了独树一帜,我相信上海不会缺席双创的浪潮,在上海打拼的创业者也不会作为旁观者,我非常荣幸地和各位一起共同见证和双创时代更有活力的上海。

  阎焱:0到1创业是未来的大势

  在互联网上,有句很有意思的话真实地反映了在互联网大潮下创业的心态和场景:“放高利贷的叫做P2P,乞讨的叫做众筹,忽悠的叫做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叫做可穿戴设备,办公室设备叫做孵化器,借钱的给靠谱的叫做天使投资,借钱给不靠谱的叫做风险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工资倒闭。去年在上海,有一半以上的P2P公司破产或跑路。

  创业到底有没有逻辑可寻?创业就是自己做,创业是指创业者发现机遇并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关键词是“过程”。在过去的中国,从创业到成功大概要花费7年左右的时间。

  什么是创业成功和价值的创造?我们现在很多人讲创业,在门口摆摊,这也赚钱,但是这是成功吗?从机构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这仅仅叫做谋生。有持续性增长和盈利的商业机构才是创业的成功。通常的标志是上市或者并购。

  过去的中国,创业有两种模式。第一是0—1,第二种是1—N。0—1指的是创造历史上没有的产品和技术或者历史上没有的商业模式。1—N指的是用已有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以更低的成本和价格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之前的20多年间,中国的创业主要是1—N的创业,也就是说中国的创业更多是拷贝。把别人已有的东西抄过来做,这个其实是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真正的问题是,东西抄完后怎么办?

  不久前,任正非在大会堂讲话时提到:现在的华为陷入了迷茫的状态。为什么?其实我是这样理解的:过去华为模仿过别人的移动技术、通讯技术,然而当抄完甚至比别人做的都好的时候是不知道路在何方的。因为你已经进入了无人区。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创业模式是1—N,但今后的5年、10年甚至50年,中国最大的挑战和最有挑战的则是0—1。

  宓群:创业公司永远都是有机会的

  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这些巨头倒下去的时候,体温还是热的。雅虎曾经是互联网的鼻祖,如今已经走了下坡路。高科技是有颠覆性的,能让一家公司快速崛起,如果做不到持续创新,下一波公司又会把他们颠覆掉。

  大公司要实现持续创新,并不容易。一家公司做大了之后,最好的人都去做主业了,不会把最好的人才放在创新业务上。但作为创业公司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人、机制和速度。在大公司里再怎么做就是奖金多一些,期权多一些。但是私营企业有专门的团队,有激励机制,这是大公司做不到的。

  同时,大公司要分散精力,跟外部各个部门、多个领域交流沟通,但创业公司可以非常专注于某个行业。比如说,去哪儿最早做的是“旅游搜索”,这个业务并不难做,但百度、谷歌都看不上。当去哪儿的员工扩张到200个人时,“旅游搜索”就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时候,百度发现,如果我做三年也不一定像去哪儿一样有回报,于是就决定投资去哪儿。很多巨头像百度一样,大部分大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实现创新发展。

  但作为创业公司来说,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开行业龙头的核心业务。同时,要找到一些大企业做不到的东西,比如说融360。融360做了很多的业务,需要线下的资源,但是百度的这些公司DNA都是线上的,所以如果你做到了一些有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结合,往往大公司是缺乏的。

  因此,作为创业公司来说,我的结论就是:创业公司永远都是有机会的。

  傅仲宏:消费服务领域创业的五个新趋势

  两年前,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势头出现了创业大潮,特别是生活服务领域,投资了大量的资金,让消费者享受了很多的生活福利。但现在,我们要回归商业本质,静下来思考消费服务的新变化。我认为,消费服务共出现了5个新的变化。

  第一,新定位。未来的5-10年,中国将会发生新一轮的品质消费的变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会成为新常态,特别是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业的目标人群要从原来的得屌丝得天下,变成得中产者得天下。也就是从做符号的消费转化到有内涵的品质消费。

  第二,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新的消费服务行业有4点比较重要。即场景化、参与感、情感化、个性化。

  第三,新营销手段。比如众筹、网红、直播等,其中阿里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网红能够带动很大流量,并引导大家去购物。而直播有几百家上千家公司参与其中,可能会成为互联网公司或者是社交媒体的一个标配,直播将无处不在。

  第四,新的技术融合。互联网融合,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以及大数据的精准营销,让所有的平台,包括产品公司必须要根据消费者重新定义自己的产品。还有人工智能,有很多智能化的东西取代人工的工作。

  第五,新的切入点。我们的切入点不应该被动的找风口,而是找赛道。找痛点是初级创业,独角兽公司必须找G点。区别在于痛点是被动的,G点是让消费者产生最高境界的享受,愿意掏钱,愿意买单,愿意成为这个品牌的忠实粉丝,所以这个也是一个新的变化。

  王恺:消费金融是冰火两重天

  金融这个事确实永远都是风头走在前面,风险是滞后的。

  今天我们看到一方面是资寒冬开始笼罩,另一方面也看到国内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远离这个方向,包括京东、陆金所、蚂蚁金服,包括众安保险等等,确实也刷新了整个行业的估值记录,所以这个行业确实是冰火两重天。

  红杉资本研究了很多金融方向,我们认为,在中国,消费金融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细分市场。我们觉得有几个简单的标准,一个是市场本身有一个非常广泛的赛道,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可以保持预测增长性。

  另外,消费金融可以单点突破,不用依附于非常完善和复杂的银行体系来发展,是一个适合VC投资的行业,是可以由技术来驱动做到非常大的行业。

  下注消费金融的原因是我们看到消费金融在金融领域是比较鲜明的,是非常独立和完整的业务部门,它可以自己获得一个非常好的市场份额,不用依附于存贷一体化非常完善和复杂的银行体系来发展,所以我们去看待消费金融时候,我们感觉这是一个适合VC投资的行业,是可以由技术驱动、数据驱动从0-1做到非常大的行业。

  中国的消费金融的机会是什么?王恺认为,机会有两类:一类是替代性的机会,是对信用卡的替代,比如支付领域里面的支付宝和微信,交易场景里面的京东、阿里或其他垂直领域的消费场景。

  另外一类,是增量性的机会,毕竟信用卡覆盖的人群不到2亿人,可以切那些没有被覆盖的细分市场。

  毛丞宇:传统行业加入技术驱动,更易爆发机遇

  当年还在IDG工作时,IDG以投资脸书重新奠定了江湖地位。但是当时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12年、13年时美国的主流基金投资时超过50%的钱都投在了企业互联网上。我们研究后发现,美国的企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VC投资的热点。美中之间的企业互联网是有一定差距的。美国互联网生态系统比较好,而在国内这方面还不太成熟。

  但对中国来说,由技术驱动带来的产业升级的机会是存在的。有很多大产业,不管是大宗品化工、钢铁、物流、金融行业,这些行业正因为几十年来改变不大,相对来说很落后,所以一旦当把技术驱动的因素加进去后,会爆发更多的机遇。

  我最近看的一个报告中指出,中国电商的渗透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了10%。也是因为中国四五线城市的线下零售市场比较落后,所以电商才更好打通这里。

  在国内来说这个机会又存在,技术驱动带来的产业升级。因为在中国来说,有很多很大的产业,不管是大宗品化工,钢铁、物流、金融行业,这些行业正因为几十年来改变不大,相对来说很落后,所以一旦当你把技术的驱动因素加进去以后,它往往产生的机遇也会非常多。好比最近我看的一个报告,中国电商渗透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了10%,也是因为中国在四五线城市零售市场,线下零售市场比较落后,所以才便于电商更顺利地打通。

  张旭豪:与巨头竞争,也不怕输

  饿了么从最早的创业型公司到现在业务覆盖全国700个城市,每天的定单超过500万单,作为我们自己团队来说感觉非常幸运,也有一些后怕。

  从那个时候还是0-1的过程非常艰难,当时无论是资本、团队,包括战略其实我们都不清晰。。一开始的3年时间花了很多心思在上海交大进行商业模式探索。7年前还是PC时代,我们要说服很多餐厅买电脑,拉网线,其实很难。

  拿到资金以后我们向其他的学校扩张,从学校开始,覆盖白领,覆盖住宅,同年我们又到了北京和杭州。在扩张的中还有很多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跨城市的管理问题。当从一个城市扩展到两个城市到20个城市的时候,我们发现团队有一些失控。所以需要搭建管理体系,内部的信息化,文化价值观。

  还有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又会面临巨头将进入你的领域。如何和巨头进行竞争?首先心态上不能畏惧。比如说BAT和你竞争的团队只是他们其中一部分,即使和巨头打,你自己也有一定的优势,在心里上就不能畏惧和退缩。

  其次,注重用户体验。大公司的层级比较高,离消费者比较远,像我们这样的公司离消费者和用户更近,我们可以设计出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最终,就是信仰。创业型的公司,我们当初做的时候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市场份额,我们就是为了一部电影,为了一个梦,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和技术改变世界和周边的人,和你竞争的大公司没有这个梦想,他们只是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他们想进来分一杯羹。所以任何的创业型公司和巨头竞争当中也是有自己一定的优势。

  观点

  蚂蚁达客程雁宾:虽然巨头林立,但互联网金融还有三种创业机会

  现如今互联网金融还有三种机会,一是金融技术(Fintech)。Fintech一词是比互联网金融还要早,金融技术拥有有尚未触顶的空间,如果中小创业者有核心技术,可以进行探索。

  二是金融生活(Finlife),大平台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平台通常做的是大面积的主流服务,无法顾及所有特定人群的特定金融服务。垂直、细分的金融市场还有创业机会。

  三是中小创业者是可以跟大平台形成互补的,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独特竞争力。做平台无法所有事情都自己去做,也不是把天下的蛋糕都给自己吃。比如,大平台需要内容服务提供商,也需要处理来自亿级用户的海量数据。

  苏宁金融郭兴义:互联网金融现在的痛点在于金融数据处理

  互联网金融的痛点有二:一是数据量虽然很大,但因为历史原因,数据记录并不完整,或者有些字段丢失,甚至大量丢失。

  二是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整合难题。比如,苏宁有2.4亿用户的每日消费记录的消费数据,银行有账户数据,证券有交易数据,第三方支付(苏宁易付宝)的流水数据。这四个数据集,各有自己的分段,指标定义也不同。但对于单一用户来说,他既消费,又投资;既有银行账户,又有互联网支付的流水。因此,把所有数据整合起来也是难题。

  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创业者想在巨头中站稳脚,需要迅速建立护城河

  现在的创业者想要在市场活下去并且有机会逆袭巨头,首先要做到消费场景、供应链组织的差异化。现在的消费者产生消费不一定去综合商场购物,但是一定有一些必须去的地方,比如酒店、电影院方。其次就是动作要快,这样才能建立护城河,别人复制不了。只有做到这两点,创业公司才有可能在独角兽林立的电商江湖站稳脚跟。

  融360叶大清:做消费金融要练好内功

  就消费金融来讲,中国和美国的土壤不同,美国互联网金融是一块水泥,中国是一片沃土。美国的监管很严,互联网公司拥有银行牌照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严一些,对创业者来说比较困难,但只要是合法的企业,风控做的好,模式没问题,严格遵守底线,不要有资金池,不去承诺回报,这反而是优秀公司发展的好机会。

  但是消费金融涉及到复杂的技术和数据,两三年不是考核消费金融的时间点,做消费金融就要练好内功,这是一个长跑,不是一个百米跑,而是5公里、10公里,甚至是半马。

  爱鲜蜂创始人张赢:跟巨头合作而不是竞争,更容易成功

  爱鲜蜂的本质是互联网社区便利店。尽管目前线上的红利逐渐消失,但爱鲜蜂的线上平台是工具,线下才是核心。京东到家、全家便利店都不是爱鲜蜂竞争对手,未来都可能达成合作。

  可以和京东到家或者是星达达展开合作,让送货的时间更快;可以把鲜蜂店和全家店进行一系列整合,帮助全家长上互联网的翅膀,也扩展了爱鲜蜂的商品。

  中国的市场远远超过2万亿,这个市场足够大。从社区出发,可以衍生出金融、支付、交易甚至是市场推广的接口,想象空间巨大,跟巨头合作就更容易成功。

  买单侠胡丹:我希望未来还会有两三次小危机

  危机对业务选手来说是一次大洗牌、大屠杀,但对于专业选手来说,是低价获取牌照和人才的机会,我希望未来三年有小小的危机,能把业余的选手清除掉。

  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比较悲观,下行的概率远远大于上行的概率。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杠杆降低,把资产的质量提高。

  金融讲究稳定重复发生,获取一个可测的利润,很难用很花哨的技术。我们公司用的技术,没有一个是三年以内发明出来的,比如深度学习技术、设备指纹技术、用户行为技术,都是很成熟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把这些技术移植过来,放到金融中。

  量化派周灏:金融很难从0到1

  金融很难从0-1,应该是1-N,应该把国外成熟的方法先落实,把消费金融智能化、自动化,做的更加精准,风控更加合理。

  为什么国外的风控比较好,并不是他们很牛,而是经历过金融危机后,知道这件事有多么的恐怖。金融的公司做大了,唯一一条路,就是在危机的时候能活下来。

  复兴昆仲金华龙:注重人工智能和金融结合的机会

  在消费金融领域,美国和中国市场有很大的差异。美国50%的人有信用卡,在中国这个比例只有15%;美国是消费驱动的国家,个人资产的杠杆很高,但中国是高储蓄率国家;中国人对投资的需求比较多,美国人对投资需求相对偏弱。

  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投资则会侧重一家公司用了什么样的技术,使金融效率得到提升。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去跟传统金融业务做结合,提高获客效率、风控效率。在这些原则上,看相关的领域。

  找钢网王东:大宗商品的B2B平台先有客户才能施展技术

  对于像找钢网一样的大宗商品交易类的平台,发展要从运营切入。我们最主要的思考方式是要先获取客户,先有大量的客户把定单委托给我们,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服务给他们服务好。

  先有大规模的客户,技术才有用武之地。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只有几名技术人员,到2013年有几十名技术人员,现在有几百名技术人员。从运营入手,把客户获取后,再通过技术不断完善,对于找钢网这类平台,模式更科学。

  群星金融姚猛:为企业降低成本带来价值是B2B平台的核心

  我和很多VC在前期探讨的时候,他们好奇群星金融这个平台,到底是一个交易市场,还是SAAS服务?有些人认为这就是为这些大型企业提供了一个上下游应收帐款交易的SAAS服务,是一个财务系统的延伸部分。

  我们自己认为是一个交易市场,所有的小企业都可以在上面把它的应收帐款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很方便的卖给其他人。为企业降低成本和带来的价值是群星金融作为B2B平台的核心。

閮戦噸澹版槑锛氭湰鏂囩増鏉冨綊鍘熶綔鑰呮墍鏈夛紝杞浇鏂囩珷浠呬负浼犳挱鏇村淇℃伅涔嬬洰鐨勶紝濡備綔鑰呬俊鎭爣璁版湁璇紝璇风涓鏃堕棿鑱旂郴鎴戜滑淇敼鎴栧垹闄わ紝澶氳阿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