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mutt.com

消费金融连续爆发两场人才争夺大战

  日前,广州一名消费金融业内人士向某报记者爆料称,国内首批获得牌照的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某信近期出现300名员工辞职,且主要为经理以上级别中高层。

  至于去向,该业内人士透露“全部被新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挖走了,基本上工资底薪都翻了一倍以上。”
消费金融连续爆发两场人才争夺大战

  尽管这一消息随即遭到某信方面否认,但是有记者查询公开信息发现,去年刚刚成立的某上金融消费公司,其现任两位核心高管均具有某信从业背景。

  其实在几个月前,这种硝烟弥漫的人才争夺大战就曾经发生过一次,只不过这次发生在P2P行业。

  2015年最后一天,网上传出消息,北京一家P2P平台的消费金融业务团队的负责人带领千余名精英员工集体加入某家大型互联网金融集团,并最终催生了深圳某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是新三板挂牌企业光影侠的全资子公司,2015年12月成立以来,加速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规模,截止2016年1月,公司服务网点已经辐射全国近50个城市,2016年6月前将建设100个营业网点覆盖全国。

  频繁爆发的人才争夺大战,说明国内消费金融的行业规模快速扩容,参与主体不断涌入,人才紧缺不断加剧,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

  众所周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出口、投资和消费,三者的重要性此消彼长,此起彼伏。

  近几年,对外出口遭遇瓶颈,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中国经济正在由出口导向型、投资拉动型向内需驱动调整型转变,期望通过消费升级,解决我国内需增长不足、实体经济不振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在历史上,当进出口和制造业发展遇到瓶颈时,多国政府都成功通过直接推动消费信贷业务来快速发展消费金融,促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目前这个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消费金融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内需。

  于是,利好政策接踵而至。2010年,经银监会批准捷信等4家公司成为首批试点消费金融公司。2013年,银监会修订完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新增10个城市参与试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之后不久,央行、银监会联合又印发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消费金融的发展进行政策背书。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我国共有15家公司获得消费金融牌照。除了持牌经营的“正规军”,银行、电商和P2P等各类机构也纷纷扑向该领域。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消费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15家持牌企业与银行类、电商类、P2P企业角逐的局面。

  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3.95万亿元,其中,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为18.96万亿元,占整体信贷规模约20%,同比增长23.3%。

  在过去的5年中,国内消费贷款正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据艾瑞咨询预计,2014-2019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将维持19.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将达到37.4万亿。

  假设房贷按维持2015年占比75%不变,则房贷贷款规模将从2015年的14.22万亿增长至27.48万亿,而其他消费贷款规模则从4.74万亿增长至7.63万亿,增量达2.89万亿。这近3万亿的增量将是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电商、P2P分食的巨大蛋糕。

  保守估计,假使能够分得20%的市场份额,那么也将有近6000亿的增量被P2P收入囊中。去年底,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明确指出,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因此,小额分散的消费分期贷款几乎成为稀缺资产的代名词,在面临“资产荒”的P2P领域,尤其成为争夺的目标。

  “得优质资产端者得天下”,这句P2P圈子耳熟能详的“金句”,现在似乎特别适用于消费金融,而消费金融的背后,其实是人才、用户和场景。可以预计,随着国内消费金融市场持续快速发展,人才紧缺的情况将显得日益突出,而人才之争,或许只是这个大热行业竞争全面升级的一只序曲。

閮戦噸澹版槑锛氭湰鏂囩増鏉冨綊鍘熶綔鑰呮墍鏈夛紝杞浇鏂囩珷浠呬负浼犳挱鏇村淇℃伅涔嬬洰鐨勶紝濡備綔鑰呬俊鎭爣璁版湁璇紝璇风涓鏃堕棿鑱旂郴鎴戜滑淇敼鎴栧垹闄わ紝澶氳阿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