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mutt.com

私募新产品发行遇冷抛弃“规模论” 机构反向挑选高风险承受力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90家公布业绩的百亿私募机构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仅为-12.60%,仅有洛书投资、玖瀛资产、桥水(中国)投资、展弘投资、千象资产、明毅基金等9家百亿私募取得正收益。

此前备受高净值投资者追捧的百亿私募机构,目前产品发行变得格外艰难。

“过去一个多月,上海地区许多高净值客户以疫情足不出户为由,也不愿参与线上产品募资路演活动,我们私募产品的代销成绩相当惨淡。”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上海分支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这些高净值客户此举,表达了对百亿私募机构产品业绩大幅下滑的不满。

业绩下滑叠加疫情冲击,造成多家百亿私募机构的资管规模缩水。

盘京投资创始人庄涛直言,过去数月的艰难行情给他带来巨大挑战,后续投资运作将严控风险,不排除将大幅度收缩管理规模。

一位百亿私募机构人士向记者指出,目前他们不再唯“规模论”,转而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投资模型迭代升级,力争先收复净值跌幅,再考虑发行新产品。

他坦言:“当前特别害怕参与投资者交流会。因为业绩下滑导致投资者问责产品,交流会的氛围通常相当紧张,也不敢贸然启动新产品发行募资。”

为了挽回投资者的信心,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加入自购旗下产品的阵营。

截至5月19日,今年以来有15家百亿私募机构自购旗下产品,金额达26.38亿元。

“但是,对此高净值投资者未必买账。”上述百亿私募机构人士直言。目前他们内部对业绩大幅下滑原因做了反思:一是私募机构之间的量化投资模型高度同质化,行业对股市剧烈波动行情均缺乏足够快的反应能力与调整能力;二是高净值投资者容易受个人情绪波动、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往往出现盲目赎回等非理性行为,导致长期投资策略无法有效实施。

他指出,目前已开始改变募资策略,不再奉行“来者都是客”的策略,转而从严挑选高净值投资者。

“我们打算在新产品募资路演环节,与高净值投资者约法三章:一是产品在长期投资期间或遭遇股市剧烈波动,导致净值可能回撤约30%,他们需做好产品净值大幅回撤的心理准备;二是价值投资策略的高回报,需要至少2-3年的长期持仓才能兑现,需耐得住寂寞与市场环境变化,严格落实长期投资策略;三是需高度认可我们的长期投资理念,不能因短期业绩好坏判断私募机构投资水准。”上述百亿私募机构人士指出。

私募新产品发行的双重挑战

通联数据Datayes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八大私募投资策略里,只有管理期货与债券策略分别实现2.08%与0.68%的正回报,股票策略、事件驱动、宏观策略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2.83%、-13.16%与-7.67%,拖累私募机构的整体业绩表现。

受此影响,90家有业绩记录的百亿私募机构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仅为-12.60%,仅有9家百亿私募机构实现正回报。

“私募机构新产品越来越难卖。”上述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上海地区负责人指出。在疫情冲击下,他们花费大量精力构建基于移动端的产品募资远程路演系统、在线产品认购体系,但不少高净值不愿再参加私募机构产品募资路演活动。

这背后,一是疫情导致高净值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二是对此前百亿私募产品业绩大幅下滑有所不满。

一位国内大型财富管理机构客户主管对此感同身受。

疫情以来,他在上海举办了多场百亿私募机构新产品募资在线路演会,不同类型投资者对产品认购态度截然不同。比如,老投资者经历多次股市牛熊周期且私募产品收获颇丰,更愿聆听机构管理人的未来投资策略,并评估其中的抄底获利机会;但新投资者因短短数月产品亏损20%-30%,一再追问私募机构管理人能否自掏腰包“挽回”投资者损失,甚至多次提议产品提前清盘。

“目前,我们做了投资者分层,仅向老投资者开展百亿私募机构新产品募资远程推介服务。此外还专门举行投资者交流会,邀请机构管理团队向新投资者解释近期业绩下滑原因与自身净值收复计划,争取投资者的理解。”上述机构客户主管说,但此举令多款私募产品实际募资额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我们最担心的是,由于新产品代销募资额持续回落,未来私募机构可能会大幅削减我们的产品代销额度,这对我们产品代销业务将构成较大负面冲击。”上述机构客户主管表示。

机构挑选高风险承受力投资者

面对新产品募资日益艰难,多家私募机构宁可从严挑选高净值投资者。

“今年以来业绩大幅下滑,预示‘唯规模论’的运作模式已走到尽头。”一位百亿私募机构投研总监向记者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他们内部反思今年业绩缘何如此惨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以来资产管理规模扩张太快,大幅超过量化投资策略的资金容量。

“我们一度乐观估计A股市场的散户特征,依靠现有量化投资模型可以创造逾15%的年化超额回报。但事实并非如此,量化投资模型的高度同质化与巨额资金量,导致机构对超额收益的捕捉变得越来越难,且量化投资组合的净值回撤风险在持续放大。”投研总监说。如今他所在私募机构合伙人一致认为,要彻底解决业绩下滑颓势,一方面需要加快投资模型迭代升级步伐,如引入更多另类数据与算法模型研发差异化投资策略;另一方面断臂求生,通过压缩资管规模,解决量化投资模型资金载量过大问题。

他透露,未来打算双管齐下,一是稳步推进产品份额赎回,但避免客户资金大进大出对投资策略有效性构成冲击;二是从严挑选高净值投资者。

“在新产品募资路演环节,我们会向潜在投资者明确告知:一是产品净值可能因市场波动出现20%左右的净值回撤,若无法承受这个风险,最好不要投资;二是投资者需要持仓2-3年才能等到投资策略大丰收,若不愿等待,也不要投资;三是投资者需高度认可我们的投资理念,若对投资策略心存顾虑,最好不要投资。”上述私募机构投研总监指出。此举主要目的,就是要给投资者打好预防针,未来A股市场仍可能出现剧烈波动,获取价值投资的征途不会一帆风顺。

他直言,此举的确吓退了不少投资者,或令新产品募资规模较去年降低30%左右,但管理团队反而松了一口气,不再担心资金规模远超投资策略资金容量,从而带来业绩大幅下滑压力。

上述财富管理机构客户总监向记者指出,在部分私募机构的督促下,他们也在产品代销环节增加了高净值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若投资者无法接受私募机构给出的产品净值回撤、投资期限等要求,就不再推介相关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升高净值投资者对产品净值下滑的容忍度,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做出一些“利益让步”,比如对存续期逾3年的产品不收管理费。

閮戦噸澹版槑锛氭湰鏂囩増鏉冨綊鍘熶綔鑰呮墍鏈夛紝杞浇鏂囩珷浠呬负浼犳挱鏇村淇℃伅涔嬬洰鐨勶紝濡備綔鑰呬俊鎭爣璁版湁璇紝璇风涓鏃堕棿鑱旂郴鎴戜滑淇敼鎴栧垹闄わ紝澶氳阿銆